AG8旗舰厅

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一周“碳”秘|行业热点新闻速览(8月28日—9月3日)
2023-09-04来源:163

QQ截图20230904151101.png


权威声音

  

  01|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丁薛祥在北京出席国合会2023年年会并讲话。丁薛祥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

  

  02|零碳办会!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实现碳中和

  8月28日至30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开启,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于29日下午,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同步举行。会议以“智能低碳 引领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领域新理念、新趋势、新技术,邀请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国际组织及行业协会代表、院士专家、国内外“双碳”领域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共探“双碳”目标下发展路径,共襄低碳发展未来。

  会议现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首个基于高精度CO₂浓度监测的我国碳源汇核校支持系统、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发布《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果的同时,主办方践行零碳办会,依据国家《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专门制定了大会碳中和实施方案。经核算,本次大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46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主要通过采用烟台市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庙岛村西部海草床所产生碳普惠海洋碳汇量、国家碳排放权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这三类碳抵消指标,实现本次大会碳中和。

  

  03|通知:上海市发布2023年度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申报指南

  8月31日,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针对本市法人、组织、企业征集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工业及再制造、新能源汽车、低碳建造、负碳技术五大专题项目,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3年9月8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3年9月27日16:30。

  

  04|《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于9月1日施行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从2021年正式启动立法以来,经历了起草、三次草案审议、表决通过等环节,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生态环境立法重心向重点领域立法倾斜。“《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相继出台并实施,即将实施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加之此前已实施的《长江保护法》,形成了‘1+N+4’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这四部特殊区域法律的制定,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恢复,以及黑土地基础地力、实现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定制化”的法律保障,为贯彻落实《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打下坚实基础。这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的特殊地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让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治化从设想走向现实。

  

  05|全国碳市场启动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

  8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启动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做好企业纾困工作,生态环境部特别研究制定了柔性履约政策,配额缺口大的企业可预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额用于当前的清缴,但此政策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额发放,清缴履约工作已全面展开。

  

  06|一图读懂《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

  近期,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了2023-2025年《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组建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全面加强数据管理和质控、完善工作机制四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主动发现生态破坏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精准高效支撑生态保护监管,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支撑。

  

  07|国合会建议:建立全球尺度的海洋塑料污染动态监测体系

  8月28日至3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外联合研究形成的《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续蓝色经济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指出:进一步明确海洋塑料、微塑料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报告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呈指数增长,如果一切照旧,到2060年将增长两倍。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沿海地区生活垃圾的泄漏、海上经济活动的泄漏、跨洋转移。各种来源泄漏到海洋里的塑料垃圾会随着海流和风向其他海域进行扩散和输运,既包括在近岸和潮间带的漂浮转移,也包括看不见的在海底的输移。

  推动建立全球尺度的海洋塑料污染动态监测与核查技术体系。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与现场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塑料泄漏情况,构建标准可信的海洋塑料漂浮带识别算法,编制统一规范的无人机海洋垃圾调查国际标准,以进一步明确海洋塑料与微塑料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识别跨界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

  

行业聚焦

  

  08|推进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续蓝色经济转型

  蓝色经济”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日,2023年专题政策研究报告《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续蓝色经济》(以下简称《蓝色经济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蓝色经济报告》采用“可持续蓝色经济”一词,突出强调在开展蓝色经济活动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蓝色经济在增加值和就业方面都有可能超过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长;因此,海洋经济为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长期潜力;当前阶段,不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上看,海洋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都至关重要。

  如今,海洋经济在航运、渔业和碳氢化合物开采等传统领域之外的新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如何不以牺牲海洋的长期繁荣为代价,充分发挥出海洋在调节气候、为各种海洋动植物提供重要栖息地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向“蓝”迈进,将是不少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海洋经济可持续转型的现在时。

  

  09|生态环境部新部署“黑臭水体整治”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推动地方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让治理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城乡群众。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间,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98.2%。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巩固提升既有治理成果,使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十四五”期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迫切需要向更广范围拓展,向更深层次延伸,向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方向不断努力。